第三个高峰:19世纪的法国雕塑。
相比于米开朗基罗的一枝独秀,这个时期可谓花开两朵、各表一枝:浪漫派有大师吕德,现实派有巨匠罗丹。
德拉克洛瓦《自由引导人民》,绘画
吕德《马赛曲》,雕塑
吕德《马赛曲》细节,非常具有浪漫主义革命精神。
景观雕塑之前我们聊浪漫主义绘画时,提到过德拉克洛瓦的《自由引导人民》,吕德的浮雕《马赛曲》就是它的雕塑版姐妹篇,表现了法国人在大革命时期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;
罗丹
罗丹《思想者》
即使没听过这个名字,我们也一定耳闻过他的作品《思想者》,听过他那句名言:“生活中不是缺少美,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。”
作为欧洲雕刻界"三大支柱"之一,罗丹既是古典雕塑的集大成者,也是现代雕塑的开拓人。
罗丹《加莱义民》
罗丹《老妓》
罗丹《吻》
《加莱义民》表现了英雄的彷徨、《老娼妓》表现了灵魂的焦灼,《吻》表现了情爱的浓烈,《思想者》表现了深邃的孤独。罗丹深沉地热爱这个世界,在雕塑中获得生命的大欢喜。
第四个高峰:20世纪现代雕塑。
这阶段的雕塑作品,从原来追求美和真,变得越来越抽象。
亨利摩尔《国王与王后》
比如亨利摩尔的《国王与王后》,早已经超越了精雕细琢的写实范畴,面孔十分怪诞,象个面具,似人非人,身体薄且长,呈扁叶状。整个作品简洁明了,没有过多的细部刻画。如果不通过名字,可能很难断定这两个似人非人的形象究竟是什么。
这之后,雕塑也越来越呈现出装饰性效果,所以诞生了很多城市雕塑,它们注重和环境的融合,符合城市的格调定位。
《米哈伊·爱明内斯库》,罗马尼亚
《过客》,波兰
《下沉图书馆》,澳大利亚
《走进河的子民》,新加坡
比如新加坡街头雕塑《走进河的子民》,五名裸体男孩正兴奋地从桥上跃入水中,这是一代到新加坡移民的孩子常做的体育活动,展示了这个城市曾经的样子和一往无前的活力。